无线传输技术在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2017-10-19 14:35:11 gjie1997 31

传统的有线会议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保密性强且不易受干扰,但影响美观和增加安装维护的复杂性。特别是需要经常变动会议桌椅的布置方式和在不同的会议室中移动使用等场合,不需导线连接的无线会议系统对用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无线传输技术最先是应用于会议系统中的同传系统,近年才逐渐开发出无线传输的会议讨论系统。其原因是因为同传系统仅需解决多人收听,而无须像讨论系统那样必须解决多人发言遇到的"申请"、"优先"和多通道双向通信等较复杂的功能。


一、无线同声传译系统


无线同传系统目前有低频传输、红外线传输和超高频传输3种模式。


(1)低频传输同传系统:亦称为电磁感应式传译系统,是在听音范围内设环形线路,用大功率音频放大器馈电,产生较强的音频电磁场。听众使用由输入铁芯线圈和放大器推动的耳机收听。这种系统简单价廉,但音质和稳定性较差。由于低频电磁场能穿透一般建筑物,因而保密性较差,但却特别适合博物馆、科技馆和某些大型会议展览中心需要多个分会场同时使用同一套同传系统这种特殊情况,此时缺点变为优点。


(2)红外传输同传系统:红外线(IR)是指波长超过红色可见光的电磁辐射,其频率在2 MHz以上。红外线不能穿透墙壁,因此保密性佳,并能抵御无线电干扰和窃听。由于性能稳定且音质较佳,已成为同传系统的主流设备。近年来红外同传技术的一个发展动向是由早期采用较低的BAND II(45 kHz~1 MHz)频段转而采用较高的BAND IV(2~6 MHz)频段,以避开节能灯等一类高频驱动光源的干扰。加上BAND IV频段的频响特性宽、信噪比高、通道问干扰少,具有更佳的音质效果。


(3)超高频传输同传系统:这里主要指近年来开发的基于宽带的G频段数字同传系统。以GONSIN(公信)2.4 GHz无线数字同传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了称为直接序列频谱扩散(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的加密发射技术,具有可靠的防窃听功能。接收范围达80~100 m,可选择接听2~16种语音(标配8种语音)。对比红外传输系统,其优点是接收无方向性,不受阻挡,且不易受节能灯的辐射干扰,对会场环境的要求较为宽松。


二、无线会议讨论系统


无线会议讨论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有线与无线传输相结合的会议讨论系统


早期推出一款会议讨论系统:各代表机、主席机和主控机之间仍然采用手拖手的有线传输方式,仅是主控机与音响系统(调音台)之间采用V频或U频段的无线传输。其优点是成本低廉,性能稳定。但由于使用上的局限性,加上保密性差,未见推广。


(2)U频段无线会议讨论系统


每一个主席单元和代表单元就是一台独立的采用不同频率的鹅颈式无线传声器,而接收单元则集中堆叠成一个小型机柜。其优点是技术成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缺点是只具有自由发言的模式,缺乏控制功能,同时工作的单元数量受限制和保密性差。仅适用于经济级的小型会议室。


(3)G频段无线会议系统


其核心技术与上述的G频段同传系统相似,但功能更完善。该系统工作于2.4 GHz的G频段,可连接200个单元同时工作。采用了DSSS的加密发射技术,基本具备与有线会议系统相似的各项功能:除具有"申请发言"、"声控开机"和"优先权"等运行模式外,还具备表决功能和8通道的同声传译功能。国内有多个政府机构和企业采用,运行效果良好,但价格较昂贵。


(4)红外线会议系统


红外线会议讨论系统由中央控制单元、发射/接收单元以及一定数量的代表发言单元组成。代表发言单元包含有发射机、接收机、传声器、扬声器和可充电电池,通过红外线信道与安装于会场高处的发射/接收单元进行双向通信,距离不超过7 m。而发射/接收单元则通过1根同轴电缆连接到中央控制单元。红外线会议系统除具有讨论功能外,还兼具有同声传译(2种语言)和表决功能。


红外线会议系统当前被认为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会议系统。但和有线会议系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保密性和稳定性稍逊;发言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5~7 m;同时工作的单元数量受限制。

现代会议室为了追求演讲者用户体验和会议室美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用无线传输会议系统,也有人称为无线投影仪或者无线传屏器,类似功能的产品还有无线投影网关、无线投影宝。本质上它们都是无线传输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公共展示场景如会议室,监控指挥中心,智慧课堂等。